武昌起义的规模确实不大,远远比不上太平天国,但是却能够一举成功,直接撼动了清朝的统治,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,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,是历史的合力的结果。
相比太平天国运动,武昌起义的胜利,是因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,湖北和武汉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,各阶层人民反抗斗争迅猛发展,这点就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客观基础。
再者说,在武昌起义时期,对于清朝统治阶级而言,无论是朝廷的高官显贵,还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,对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大都缺乏正确的估计,接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,大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,顿时惊慌失措。作为最高统治机构中的决策人如此恐慌,地方上的官僚大吏则更是庸儒无能,在突如其来的事变面前手足无措。
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当时帝国主义的“中立”态度和革命党人、清朝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者的 “中立”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,当时列强的“中立”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展开剩余57%自从鸦片战争以后,清廷上下都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恐外心理,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,帝国主义列强的“中立”,显然使清政府失去了多年的依靠,主观心理上增加了失落、恐惧和悲观情绪。
清政府在国内因民心、军心等全失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,外国列强的“中立”所引起的心理压力,无形中乱了清廷的阵脚,从而成为撼动清朝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而当时列强的“中立”态度对于革命党来说,客观上鼓舞了革命士气,增强了战胜清军的信心,他们认为外国列强也是支持革命的,因此革命党人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“排满共和”革命,确保武昌起义的胜利。
最后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民众人心倾向共和是显而易见的,武昌起义以后,城里各界人士欢欣雀跃,全国各地纷纷响应,对于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,外国列强当时也只能接受,不管是清政府还是袁世凯,在人心倾向共和面前,最终都难以逃脱溃败的命运。
总而言之,武昌起义是一场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、挽救民族危亡、争取国家独立、民主和富强为目的的战争,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时代的必然,也是历史的逻辑,在民众普遍走向觉醒,大清帝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。
发布于:北京市
下一篇:没有了
- 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深化战略合作 构建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 2025-01-24
